學生輔導與教育扶助
學生輔導
正修科大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學習輔導,以協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功和個人成長。除了提供課業學習上的學習技巧和諮詢輔導外,亦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輔導、團體諮詢與個別化諮商服務,以確保學生在學業上和個人生活中能夠獲得充分的支持和幫助。
本校觀察歷年的學生休退學因素,部分休學因素為學業志趣、工作需求及其他原因,而主要的退學因素則是逾期未復學,如何提高學生之在學率成為本校須優先著手改進的重要議題。因此極推動各項身心輔導與獎助學金措施,除了減緩部分學生需半工半讀之經濟壓力,更透過多管道心理關懷機制,及時了解學生之學習情形及身心狀況並提供協助。
根據統計,近三學年度休/退學人數皆有下降趨勢,本校也將持續規劃與精進輔導機制,確保學生就學無後顧之憂。
諮商與輔導服務
透過多元管道的關懷輔導和情緒關懷篩檢,及早發現並幫助學生處理情緒困擾或壓力,有助於學生解決個人情緒困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進而促進其學業和生活的成功。
|
機制 |
項目 |
說明 |
|
輔導 |
導師輔導 |
提供多元的導師實務資源協助與相關考核,透過學生對導師關懷滿意度調查,了解學生需求與落實導師工作。 112 學年度導師滿意度整體平均分數為4.23 分(滿分5分)。 |
|
缺曠輔導 |
針對曠課每累積10節之學生進行晤談,以期導師能適時介入了解學生缺課原因,並加以輔導協助解決其缺課問題。113 學年度第2 學期起,每累積曠課20 節之學生進行晤談。 |
|
|
休退學生 |
導師先行針對有休退學意念的學生進行晤談,確認其休退學原因是否與心理議題有關,再透過導師系統轉介學輔中心,由個管進行初談並安排後續心理諮商服務。 |
|
|
高關懷 |
以教育部建置之線上心理測驗「大專校院學生心理健康關懷量表」為篩檢工具,以高關懷群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輔導與後續追蹤。 |
|
|
諮詢 |
心理諮商服務 |
由學院社工師提供諮詢及個案管理工作,針對情緒篩檢、轉介、主動來談三項管道之學生提供初談,了解學生需求及危機風險評估,依學生需求安排中心心理師心理諮商、心理測驗或團體諮商等及相對應的輔導資源。為確保該項服務品質,每位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皆需定期接受個別督導、團體督導。 |
|
精神科醫師駐診諮詢 |
透過醫師諮詢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了解用藥的衛教資訊,也能使陪診的社工師、諮商師能更了解學生的狀況,並進一步在諮商或輔導上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
|
▲ 2+i專班 團體輔導 |
▲ 認識情緒團體輔導活動 |
精神科醫師駐診諮詢
每學期邀請校外精神科醫師駐校服務8次,每次3 小時,共24 小時,以預約制方式,提供每次1 小時的諮詢服務。目的在於當本校教職員工生及家長對個人或學生之心理健康議題有所困擾時,可透過醫師詳細說明的方式,增加對精神疾病的症狀、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也使陪同的個案管理師更了解服務學生的身心狀況,藉此規劃更完善的個案處遇計畫。
身心調適假
為協助有心理不適、情緒困擾等情形之學生,透過心理健康假調整自我的情緒狀態、平衡身心不適感,以達到喘息及身心復原,本校自2024 年新增「身心調適假」之假別。每學期可申請三次,每次一日。自第三次起,系統將自動通知導師介入關懷
輔導,並由導師評估是否轉介學輔中心。
情緒關懷篩檢與諮詢服務受惠學生人數
身心靈健康促進
本校依據「學校衛生法」第八條規定,於每學年度新生開學第一週辦理新生健康檢查,期能了解學生健康狀況,並早期發現疾病與體格缺點以利追蹤、矯治。
此外,為落實學生衛生教育、健康促進知能,學務處每年皆申請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健康促進計畫,辦理諸多活動,例如:正修健康戒菸班、校園菸害防制教育設攤宣導、反毒商家簽名活動、防制藥物宣導講座、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活動、偏遠地區學校反毒宣教、系周會反毒暨戒菸宣導教育等,藉以提升學生健康促進知能,112 學年度共辦理57 場次,共計10,943 人次參與。
|
活動類型 |
111學年度 |
112學年度 |
||
|
場次 |
參與人數 |
場次 |
參與人數 |
|
|
基礎急救員訓練班 |
2 |
61 |
1 |
39 |
|
體重控制活動(含健康飲食講座) |
2 |
113 |
2 |
92 |
|
CPR與AED認證研習(新生) |
3 |
1,250 |
11 |
2,600 |
|
社區健康營造 |
1 |
160 |
1 |
310 |
|
校園暨鳥松濕地公園健走 |
1 |
103 |
1 |
325 |
|
菸害防制宣導(含戒菸班) |
28 |
6,450 |
28 |
3,323 |
|
毒品與藥物濫用防制宣導 |
31 |
7,258 |
13 |
4,254 |
|
合計 |
70 |
16,692 |
57 |
10,943 |
|
▲ 校園暨鳥松濕地公園健走 運動紓壓促團結 |
防制學生藥物濫用
辦理防制學生藥物濫用系列活動,落實「防犯毒品進入校園及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工作:本校春暉志工社同學積極辦理「大專校院防制學生藥物濫用服務學習模式」方案巡迴宣教活動」,至鄰近國民中小學宣教,使學生瞭解「毒品」的危害,進而遠離毒品外,並協助教育部於國中小宣傳毒品危害及反毒理念,2024年辦理活動12場次,計有3,693人次參與。
|
▲ 樟山國小反毒宣教-反毒闖關活動 |
▲ 台東大鳥國小反毒宣導 |
助學措施與助學金
本校自2018 年起,通過教育部就學協助相關經費補助,規劃「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推動針對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多面向照顧計畫。2024 年起,為擴展學生學習廣度,推動跨單位整合性輔導,從學習面、生活面至職涯面,規劃12 項子機制(如下圖所示),提供學生多元輔導選擇,以激勵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學習力。
並藉由「生涯潛力星遴選」,讓參與過輔導機制的學生分享其歷程與經驗,提升對就學協助機制的認識,鼓勵更多學生以學習輔導取代工讀,強化學習力與就業競爭力。
本校平均每年獲弱勢學生助學計畫補助之受惠學生人數逾1,000 人、受惠學生比率逾50%,每人每年平均勵學金為11,108 元,協助減輕經濟不利學生的生活負擔,使其安心就學。

|
▲ 教學助理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課業輔導 |
▲ 學生於自主學習區專心複習課業 |
|
▲ 113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Empower+ 生涯潛力星 |
為鼓勵全校學生落實多元學習,並增進專業能力與國際觀,由本校提供多項獎助學金,並訂定「正修科技大學補助弱勢學生助學措施實施要點」,針對弱勢學生族群之補助項目包括「助學金」、「生活助學金」、「緊急紓困助學金」及「住宿優惠」。此外,每年本校自行編列工讀助學金,作為工讀助學之用,讓在校學生可以無憂就學,安心工作、安心讀書。
112學年度總獎助學金達7,464萬元以上,其中學校自籌經費約2,491萬元,學生共計10,725人次受惠。
112學年度學生就學獎助學金統計
|
項目 |
補助金額 |
受惠 |
|
助學金:弱勢學生助學措施助學金、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學生及子女、失業家庭子女助學金、工讀助學金、原住民學生助學金、外籍學生就學助學金、弱勢學生生活助學金、安定就學助學金等11個項目。 |
43,493,847 |
5,080 |
|
獎助金:學業優秀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社團)獎學金、運動績優獎學金、繁星入學獎學金、離島學生入學獎學金、軍中專班獎學金等18個項目。 |
19,858,439 |
4,398 |
|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12項輔導機制之經濟不利學生助學金。 |
11,288,000 |
1,247 |
|
總計 |
74,640,286 |
10,725 |
特教學子的家外之家-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為了使校內身障學子能安心就學,本校「資源教室」於2024年更名為「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特教中心),以「A Home away from Home/家外之家」作為核心意象,溫暖明亮的學習環境,提供課業輔導、諮商輔導、職涯輔導、各式輔具教材與協助同學等服務,媒合所需各項資源,協助校內特教學子能安心就學,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畢業後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成為積極對抗生命缺陷的表率。
在特殊教育的規劃上,視「打造互助照顧社群」及「營造自信賦能(empowering)環境」為核心,於2021年開始成立「夢想實驗工坊」,提供特教學子職涯實習場所,讓特教學子學習職場禮儀、人際相處,透過不斷試煉,提早為就業做好準備。
實驗工坊的營運,主要透過師長帶領,學生自發性共同擬定目標,確立販售的商品,再努力學習新品項,經由校園職業訓練學得一技之長,善用學習技能,進一步與職場接軌,讓特教學子找回工作價值,畢業後就能順利就業,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
▲ 校園無障礙安全地圖 |
▲ 學子克服身心障礙 生命鬥士奮發向上獲學習楷模 |
原民學子的強力依靠-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本校於105年度特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資中心)」,以尊重、多元、共享三個方向來提升學生之基本學習能力、穩定學生安心就學,增進原住民個人與族群之發展性。
112學年,本校有原住民族學生348位,主要以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為大宗。
|
|
|
族別 |
排灣族 |
阿美族 |
布農族 |
卑南族 |
魯凱族 |
泰雅族 |
太魯閣族 |
賽德克族 |
鄒族 |
賽夏族 |
撒奇萊雅族 |
雅美族 |
邵族 |
小計 |
|
學生數 |
149 |
106 |
36 |
16 |
12 |
9 |
7 |
4 |
3 |
2 |
2 |
1 |
1 |
348 |
- 落實關懷輔導,促進安心就學:
舉辦關懷茶會和社團活動,說明原民資源及權益;提供晤談輔導服務了解學生個別需求和狀況,給予適當的協助和支持;開設族語、英語以及電腦文書處理等個別化證照課程輔導班,並提供校內工讀機會,全面支持原民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 落實全民原教,培育扎根能力:
藉由辦理原聲原舞培訓、原民當代議題暨傳統文化推廣講座、草地音樂會與原民週系列活動等,邀請校內師生共同參與,推廣校園原住民族文化,鼓勵學生進行校際觀摩及交流活動,增進原住民族學生未來職能發展。
-
引領職能發展,提升職場接軌:
2024年舉辦「Pulima原創工坊」部落職場參訪,學習不同族群文化;辦理「Paloma播種者」職涯講座,厚植學生創新能力;透過微型創業概念在校園內擺攤,學生透過協助推廣原鄉部落之特產與舉辦DIY體驗活動,體驗與學習創業的經驗。
|
▲ 《masvala 平安》原民週 服裝技藝美食 多元文化魅力 |
▲ 木杵搗小米體驗 |
|
▲ 部落返鄉服務關懷活動 |
▲ 傳統技藝見學-陷阱製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