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社會責任實踐

發布日期 : 2023/12/01



 

 

正修科大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制度

依據本校《校務發展計畫》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創新實踐.跨域整合.連結在地.接軌國際》規劃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藍圖,以建構「打造永續校園,共榮推動永續地方美好生活」為願景,提出「永續校園」、「永續地方」實踐目標,規劃「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四個永續行動面向,訂定校園永續實踐核心價值,整合區域與大學教研資源,帶動社區發展、促進地區產業聚落及文化創新。

隨著執行USR與永續議題多元化與複雜性,「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辦公室」新增校園永續推動任務,整合USR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資源,進行中長期規劃、創新課程實踐諮詢、教師與夥伴社群經營,透過出版社會責任年報及永續報告書等工作事項,展現學校既有優良本質,並強化與利害關係人連結。

 

5-1 實踐社會責任機制 (1)

▲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藍圖

 


 

USR計畫推動情形與輔導機制

本校以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等四個核心主軸,擬定與執行策略與方案內容,並依據計畫完整度與成熟度區分為苗床、種子及萌芽型三階層

計畫執行成效,由「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辦公室」進行績效管考與經費檢核,使計畫可依年執行成效,於下一年度提出升級申請。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分層架構

▲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分層架構

 

 

第三階層

萌芽型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附冊)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第二階層

種子型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冊)
善盡社會責任面向

第一階層

苗床型計畫

 

 

歷年USR計畫件數

 

投入大學社會責任相關經費情形 (單位:萬元

項目

2022

2023

2024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

1,485

1,246

1,155

高教深耕計畫主冊-善盡社會責任

710

1,175

1,014

高教深耕計畫附錄-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78

92

98

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發展經費

497

577

351

其他(產學合作等)

-

290

330

合計

2,771

3,382

2,949

 

歷年大學社會責任相關投入經費 (單位:萬元)

 


 

USR核心主軸

多元學習.教育永續

「教育」是改變地方的關鍵力量,也是驅動「永續地方」的動力。

師生攜手走入偏鄉、社區與學校,培育大學生擔任助教,提供程式創客、藝術保存、雙語幼教、永續與樂齡教育等多元課程,均衡城鄉教育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厚植地方人才,涵養地區創新能量。

種子型計畫

城市樂齡多元成長方案

銀髮健康青銀共榮方案

負責單位

生活創意學院

苗床型計畫

在地鏈結人才培育方案-3
  (
社會實踐課程、志願服務、社區標竿學習)

多元教育跨齡推展方案-4
  (
偏鄉資訊/健康教育、幼教永續/雙語教育)

失智照護健康促進方案

負責單位

教務處、學務處

工學院、生活創意學院

 

產業鏈結.經濟永續

當地方產業價值被提升,生活品質變好了,年輕人便會想「洄家」築夢。

聚焦高屏農業、觀光與工具機等產業,導入師生專業參與場域行動,擔任人才培育連結者,透過建立產業共識社群與強化產學聯盟機制,促進區域產業創新與人才升級。

種子型計畫

偏鄉農產促進發展方案

深耕在地產學鏈結方案

負責單位

健康暨管理學院
工程研究科技中心

苗床型計畫

農產創新加值推廣方案

品牌桃源愛玉偏鄉方案

國際公民產業共榮方案

負責單位

健康暨管理學院
生活創意學院

 

在地關懷.文化永續 

從耆老口中「聆聽」並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我們不僅是陪伴者,更是文化的乘載者與傳承者。

結合學校與在地資源,引導師生透過業師的指導與場域實踐,深入了解並參與社區關懷、原住民共融及傳統藝陣文化傳承等議題,進而達成文化永續的目標。

種子型計畫

薪傳港都地方見學方案

美學教育文保扎根方案

負責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文物修護研究中心

苗床型計畫

校務支持在地關懷方案

傳統藝陣文化推廣方案

負責單位

教務處、體育中心

 

地區共好.環境永續 

從你我的行動出發,讓減碳於校園落實,攜手產業,共創永續低碳的港都。

秉持在地共好與環境永續之理念,結合總務處、系所師生及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之專業能量,推動減碳、環境永續與食品安全等永續議題,致力於產業服務與在地人才培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種子型計畫

工業城市永續發展方案

負責單位

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

苗床型計畫

創新植藝永續綠活方案

鳥松環境教育落實方案

減塑生活環境永續方案

減碳教育校園實作方案

負責單位

生活創意學院
總務處、學務處

 


 


 

USR實踐計畫

萌芽型計畫

2024年本校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共計4USR萌芽型計畫」,由主持團隊進行場域資源及問題盤點,以高屏地區為實踐場域,自北向南包括高雄市旗山區、林園區、旗津區以及屏東縣新埤鄉,聚焦在地關懷、產業鏈結和環境永續等議題,導入課程與外部資源,共同推動地區發展。

 

名稱

蕉傲‧大旗山典範創新合作生產推動計畫   FB

計畫緣起

旗山地區長期面臨青年人口外流、小農生存不易、農業創新技能不足、幼老照顧系統缺乏等社區問題,需及早從教育端著手,在產業、社區照顧、工作機會等面向挹注資源,營造有利青年回留環境。

SDG

SDG1 SDG4 SDG10

策略

策略一:無藩籬。村落教室
策略二:人才扎根。旗山學

策略三:永續。弍玖農社

亮點成效

 ● 無藩籬教育理念:
打破傳統學校教育與社區實務的界線,構建「村落教室」,將社區實踐場域轉化為學習空間,融合弱勢群體照顧、地方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創造學術與地方需求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 旗山學的地方學術品牌:
創新設計「旗山學」培力課程,傳授地方知識與實踐技能,深化學生對地方的認識,由下而上推動地方認同,實現學習反哺社區的雙向賦能。

● 產業與教育結合:
以「弍玖農社」為核心,作為地方產業的合作與創新平台,協助小農與地方企業提升品牌價值,開發特色商品(如木質音箱、特色農產品),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

● 2024年推動成果:
USR創新課程數48門、USR創新課程學生2,161選修人次、利害關係人/合作夥伴43個、辦理USR課程與講座活動98場、輔導在地青年傳承地方產業47人、社區高齡者退休增能服務案8件。

國際交流  地區照護與產業創生國際交流
聚焦旗山地區農業與長照產業發展,透過赴日本北海道室蘭市參訪農業與高齡照護體系,借鏡其資源整合、人才培訓與社區照護模式,導入旗山與大旗美地區,推動農業現代化、在地長照人才培育,促進青年返鄉與人口回流,實現地區永續與經濟共榮,同時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與實務能力。

 

5-1. 旗心協力・青春走跳學工夫,從田野踏查到親子共樂的泥巴節  ▲ 琵鷺青年工作隊,協助口隘泥巴節活動

無藩籬的村落教室▲ 銀青交流活動

 

▲ 旗山USR成果微電影小金的故事

 

 

名稱

齊聚新民旗育津采   FB

計畫緣起

新住民已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旗津更是高雄市新住民比例最高的地區。為協助解決在地新住民族群面臨的文化、經濟與教育等問題,整合學校與外部資源,產生正向循環,落實培養大學社會責任之核心精神。

SDG

SDG1 SDG4 SDG10

策略

策略一:職能訓練之就業與創業
策略二:旗育津才之傳承與理解
策略三:友善尊重之融合與合作

亮點成效

● 旗聚「職能訓練之就業與創業」:
拓展證照輔導,除中餐烹調丙級外,新增照顧服務員、美容、美甲、美睫等專業證照,提升新住民就業與創業機會,並結合地方食材開發創新料理,推動微型創業,協助新住民克服飲食文化差異,翻轉在地飲食風貌。

● 旗育「旗育津才之傳承與理解」:
辦理「新光閃閃」陪伴計畫投入1,120小時,由「168新光幫」協助新二代學童多元發展;舉辦島食文化交流與「想家ATM」計畫,提供東南亞國際生家鄉料理,結合國際志工機會促進文化理解。

● 津點「友善尊重之融合與合作」:
強化新住民華語能力,錄製12集生命故事推動文化交流,塑造共融漁村家園;並以旗津為實踐場域,研發符合新住民家鄉味的「津點魚露」,回收海洋食材,翻轉旗津漁村產業。
2024年推動成果:USR創新課程數32門、USR創新課程學生選修1,999人次、利害關係人/合作夥伴39個、開設7班證照班、輔導或育成新住民餐廳3間、開設華語文課程200小時。

國際交流 「魚露」產業國際交流

於2024年赴日本秋田與越南河內進行實地參訪與技術交流,借鏡日本釀造技術提升台灣魚露製程與品質,強化「津點魚露」品牌競爭力,並深化台日、台越合作關係,推動技術輸出與知識共享,拓展東南亞市場,促進區域性產學研發合作與產業鏈整合。
 

 

5-1. ▲學生用丁香魚釀造魚露  ▲學生用丁香魚釀造魚露

▲新光閃閃陪伴計畫▲新光閃閃陪伴計畫

 

▲ 旗津USR成果微電影Bravo一家人
新住民生命故事

 

名稱

食在安心 銀造健康 永續欣林園   FB

計畫緣起

林園肩負台灣化學工業起飛發展,由於環安衛事件不斷及造成環境污染等負面印象。本計畫針對林園區農漁產品、養殖環境進行檢驗分析,強化地區食安教育;另外營造社區長者健康促進活動與友善學習環境,補強社區關懷據點不足。

SDG

SDG3 SDG4

策略

策略一:科學檢測食在安心
策略二:地方特色行銷加值
策略三:銀髮關懷健康營造
策略四:人才培力林園永續

亮點成效

 ● 養殖產業加值升級:
協助養殖業者進行海水水質的定期檢測( 如:溶氧量、溫度、pH、電導度、鹽度),並做不定期水質抽驗分析。若有突發異常狀況,可立刻依標準程序處置,減少因水質狀況、環境不佳等衍生問題,提高漁產品產能。

● 食品加工商品增值開發:
如何增加當地農漁特產的銷售,提升產能產值為計畫團隊努力重點目標。除了確保安全無虞的食材,團隊亦同時協助林園當地農漁業者進行食品加工開發,增加農漁產的產值。

● 閒置空間改造共享:
將USR實踐基地改造成「體驗實踐共學基地」,提供高齡長者互動與實踐參與空間,推廣地區特色多元課程,提升其實用性與普及性。

● 2024年推動成果:
USR創新課程數9門、USR創新課程學生選修955人次、利害關係人/合作夥伴22個、協助產品與水源檢測30件、樂齡關懷課程35場、青年志工培訓266人次。

永續環境  專業檢測與諮詢保障林園食品安全

2024年協助林園地區完成19件檢測,涵蓋養殖水與地下水重金屬各3件、水產品用藥殘留6件、水產品重金屬6件,以及農產品重金屬1件。針對檢測結果提供專業諮詢與改善指導,並進行長期追蹤,建構系統性數據資料。
在食品用藥殘留,特別針對孔雀石綠與結晶紫進行檢測,此兩種藥物雖具抗菌效果,卻屬於禁用水產養殖用藥,透過嚴格及定期的檢測與防範,可有效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協助養殖業者避免違規使用,確保產品品質,提升產業形象,促進產業永續與社區健康發展。

 

▲協助農漁業者開發產品

協助農漁業者開發產品

▲舉辦夏日共學營隊 推廣食安與環境生態

▲舉辦夏日共學營隊,推廣食安與環境生態

 

▲ 林園USR成果微電影來自林園的回響

 

名稱

新埤纖境-創造新埤鄉的再生力量   FB

計畫緣起

新埤鄉之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鄉內產業主力以農、畜牧等一級產業為主,但近年處於停滯階段。為提升農民收益與農產品加值,舉辦小農市集並導入網路行銷與區塊鏈技術,強化追蹤生產狀況或真實完整的生產履歷,確保產品品質。

SDG

SDG8 SDG9 SDG12

策略

策略一:農產加值。品牌行銷
策略二:休閒觀光。悠遊新埤
策略三:青年就業。食在新埤

亮點成效

● 研發與推廣在地商品:
結合小農市集與餐飲人才培育,協助開發農產伴手禮及加工商品。與夏綠園合作,採用具區塊鏈履歷與自然農法的水果,開發如水果瑪德蓮、冰棒、鳳梨冰茶等創新產品,並於火車站、飯店與餐廳等地販售,銷售量逐年提升。

● 推動青年食農行動:
輔導餐飲業者採用在地高品質食材與創新設計,結合新埤百年古厝張家伙房,成立「共下咖啡」推廣特色餐點與客家文化。並在國小及社區辦理義煮活動,促進青年參與,累積實作經驗與社會影響力。

● 形塑新埤觀光文化特色:
將遊程設計融入教學,結合文化導覽與套裝遊程,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深化地方文化體驗與觀光價值。協助在南州農會增設3D彩繪牆與成立「蓮霧鳳梨館」推動農業觀光發展。

● 2024年推動成果:
USR創新課程數14門、USR創新課程學生選修1,661人次、利害關係人/合作夥伴32個、產業媒合與電商轉型產值100萬元、小農市集收入60萬元、協助青年返鄉就業或創業8人。

產業創新  攜手企業與小農合作 落實食農共好

攜手漢來美食與屏東雅緱農產運銷合作社簽署MOU,協助在地小農對接企業資源,提升產品效益;漢來美食藉由採購新埤優質農產,縮短食物里程、降低碳排放,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三方共促產業升級,落實跨域合作。
2025年《新埤纖境》計畫憑藉前期成績亮眼,升級為第四期USR深耕型計畫「新佳纖境」,拓展合作範圍至屏東縣佳冬鄉,推動「創生左堆再造新佳」USR行動,進一步融合觀光、設計、文物修護等領域,打造文化與餐飲的創新整合平台。

 

 

▲指導農民辨識 區塊鏈數據收集設備  ▲指導農民辨識區塊鏈數據收集設備

▲攜手漢來雅緱共創三贏

▲攜手漢來雅緱共創三贏

 

▲ 新埤USR成果微電影開啟新埤創生之路

 


 

社會責任實踐場域  

本校深耕高屏地區多年,累積2017-2024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多年推動成效與經驗,逐年擴大社會實踐範圍及實踐團隊數量,落實「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四個永行動面向2024年共有17件苗床型計畫、7件種子型計畫,以及4件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萌芽型),共計28個師生團隊,超過200位以上教師帶領學生深耕高屏場域。

因應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衝擊,並回應師生對於淨零碳排與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高度關注,2024年本校持續拓展社會實踐場域,於高雄、屏東等18個地區深化永續行動,發揮在地社會影響力。在延續原有實踐場域與執行議題基礎上,2024重點深化「環境」與「生態」團隊培育與案推動,落實大學於環境永續議題中的期能在人才培育與區域發展的扮演關鍵引領角色。

 

5-1 第二期(112)社會責任地圖_年報1130327_全彩_高雄-01

 

2024USR實踐場域數

高雄市

15

鳥松區、鳳山區、大寮區、彌陀區、梓官區、
桃源區、甲仙區、六龜區、美濃區、仁武區、
鹽埕區、林園區、旗津區、旗山區、杉林區

屏東縣

3

新埤鄉、來義鄉、琉球鄉

 


 

強化社會責任成效評估

為有效評估本校校務發展方針與實踐策略之執行成效,本校建構涵蓋「校務治理」、「人才培育」、「在地需求」及「國際連結」四大核心構面之評估架構,並整合校務資料庫、問卷調查等多元施測工具,系統性觀察與分析資源投入對利害關係人所產生之影響程度。藉由短期及中長期的全校性社會責任成效評估,持續優化決策,並將評估結果回饋至《校務發展計畫》策略中,強化校務推動之精準性與前瞻性。

每年3月定期出版《大學社會責任年報》,設專章呈現利害關係人經營與溝通成果,說明績效指標發展進程及具體推動策略執行情形,展現本校對地方發展所產生之影響力。透過該評估與報導機制,強化「永續地方」與「永續校園」雙重目標之實質落實,進而直接或間接促進學校朝向永續經營與正向發展之願景邁進。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