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實踐
正修科大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制度
依據本校《校務發展計畫》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創新實踐.跨域整合.連結在地.接軌國際》規劃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藍圖,以建構「打造永續校園,共榮推動永續地方美好生活」為願景,提出「永續校園」、「永續地方」實踐目標,規劃「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四個永續行動面向,訂定校園永續實踐核心價值,整合區域與大學教研資源,帶動社區發展、促進地區產業聚落及文化創新。
隨著執行USR與永續議題多元化與複雜性,「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辦公室」新增校園永續推動任務,整合USR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資源,進行中長期規劃、創新課程實踐諮詢、教師與夥伴社群經營,透過出版社會責任年報及永續報告書等工作事項,展現學校既有優良本質,並強化與利害關係人連結。

▲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藍圖
USR計畫推動情形與輔導機制
本校以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等四個核心主軸,擬定與執行策略與方案內容,並依據計畫完整度與成熟度區分為苗床、種子及萌芽型三階層。
計畫執行成效,由「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辦公室」進行績效管考與經費檢核,使計畫可依年度執行成效,於下一年度提出升級申請。

▲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分層架構
|
|
|
第三階層 |
萌芽型計畫 |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附冊) |
|
|
第二階層 |
種子型計畫 |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冊) |
|
|
第一階層 |
苗床型計畫 |
|||
歷年USR計畫件數
投入大學社會責任相關經費情形 (單位:萬元)
|
項目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 |
1,485 |
1,246 |
1,155 |
|
高教深耕計畫主冊-善盡社會責任 |
710 |
1,175 |
1,014 |
|
高教深耕計畫附錄-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
78 |
92 |
98 |
|
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發展經費 |
497 |
577 |
351 |
|
其他(產學合作等) |
- |
290 |
330 |
|
合計 |
2,771 |
3,382 |
2,949 |
歷年大學社會責任相關投入經費 (單位:萬元)
USR核心主軸
多元學習.教育永續
「教育」是改變地方的關鍵力量,也是驅動「永續地方」的動力。
師生攜手走入偏鄉、社區與學校,培育大學生擔任助教,提供程式創客、藝術保存、雙語幼教、永續與樂齡教育等多元課程,均衡城鄉教育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厚植地方人才,涵養地區創新能量。
|
種子型計畫 |
● 城市樂齡多元成長方案 ● 銀髮健康青銀共榮方案 |
負責單位 |
生活創意學院 |
|
苗床型計畫 |
● 在地鏈結人才培育方案-3案 ● 多元教育跨齡推展方案-4案 ● 失智照護健康促進方案 |
負責單位 |
教務處、學務處 工學院、生活創意學院 |
產業鏈結.經濟永續
當地方產業價值被提升,生活品質變好了,年輕人便會想「洄家」築夢。
聚焦高屏農業、觀光與工具機等產業,導入師生專業參與場域行動,擔任人才培育連結者,透過建立產業共識社群與強化產學聯盟機制,促進區域產業創新與人才升級。
|
種子型計畫 |
● 偏鄉農產促進發展方案 ● 深耕在地產學鏈結方案 |
負責單位 |
健康暨管理學院 |
|
苗床型計畫 |
● 農產創新加值推廣方案 ● 品牌桃源愛玉偏鄉方案 ● 國際公民產業共榮方案 |
負責單位 |
健康暨管理學院 |
在地關懷.文化永續
從耆老口中「聆聽」並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我們不僅是陪伴者,更是文化的乘載者與傳承者。
結合學校與在地資源,引導師生透過業師的指導與場域實踐,深入了解並參與社區關懷、原住民共融及傳統藝陣文化傳承等議題,進而達成文化永續的目標。
|
種子型計畫 |
● 薪傳港都地方見學方案 ● 美學教育文保扎根方案 |
負責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
苗床型計畫 |
● 校務支持在地關懷方案 ● 傳統藝陣文化推廣方案 |
負責單位 |
教務處、體育中心 |
地區共好.環境永續
從你我的行動出發,讓減碳於校園落實,攜手產業,共創永續低碳的港都。
秉持在地共好與環境永續之理念,結合總務處、系所師生及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之專業能量,推動減碳、環境永續與食品安全等永續議題,致力於產業服務與在地人才培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種子型計畫 |
● 工業城市永續發展方案 |
負責單位 |
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 |
|
苗床型計畫 |
● 創新植藝永續綠活方案 ● 鳥松環境教育落實方案 ● 減塑生活環境永續方案 ● 減碳教育校園實作方案 |
負責單位 |
生活創意學院 |
USR實踐計畫
萌芽型計畫
2024年本校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共計4件「USR萌芽型計畫」,由主持團隊進行場域資源及問題盤點,以高屏地區為實踐場域,自北向南包括高雄市旗山區、林園區、旗津區以及屏東縣新埤鄉,聚焦在地關懷、產業鏈結和環境永續等議題,導入課程與外部資源,共同推動地區發展。
|
名稱 |
||
|
計畫緣起 |
|
|
|
SDG |
|
|
| 策略 |
策略一:無藩籬。村落教室 |
|
|
亮點成效 |
● 無藩籬教育理念: ● 旗山學的地方學術品牌: ● 產業與教育結合: ● 2024年推動成果: 國際交流 地區照護與產業創生國際交流
|
|
|
|
|
|
名稱 |
||
|
計畫緣起 |
|
|
|
SDG |
|
|
| 策略 |
策略一:職能訓練之就業與創業 |
|
|
亮點成效 |
● 旗聚「職能訓練之就業與創業」: ● 旗育「旗育津才之傳承與理解」: ● 津點「友善尊重之融合與合作」: 國際交流 「魚露」產業國際交流 於2024年赴日本秋田與越南河內進行實地參訪與技術交流,借鏡日本釀造技術提升台灣魚露製程與品質,強化「津點魚露」品牌競爭力,並深化台日、台越合作關係,推動技術輸出與知識共享,拓展東南亞市場,促進區域性產學研發合作與產業鏈整合。 |
|
|
|
|
|
▲協助農漁業者開發產品 |
▲舉辦夏日共學營隊,推廣食安與環境生態
|
|
|
▲攜手漢來雅緱共創三贏
|
社會責任實踐場域
本校深耕高屏地區多年,累積2017-2024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多年推動成效與經驗,逐年擴大社會實踐範圍及實踐團隊數量,落實「教育」、「經濟」、「文化」與「環境」四個永續行動面向。2024年共有17件苗床型計畫、7件種子型計畫,以及4件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萌芽型),共計28個師生團隊,超過200位以上教師帶領學生深耕高屏場域。
因應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衝擊,並回應師生對於淨零碳排與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高度關注,2024年本校持續拓展社會實踐場域,於高雄、屏東等18個地區深化永續行動,發揮在地社會影響力。在延續原有實踐場域與執行議題基礎上,2024年重點深化「環境」與「生態」議題之團隊培育與方案推動,落實大學於環境永續議題中的當責性,期能在人才培育與區域發展的扮演關鍵引領角色。
![]() |
2024年USR實踐場域數
|
高雄市 15區 |
鳥松區、鳳山區、大寮區、彌陀區、梓官區、 |
|
屏東縣 3鄉 |
新埤鄉、來義鄉、琉球鄉 |
強化社會責任成效評估
為有效評估本校校務發展方針與實踐策略之執行成效,本校建構涵蓋「校務治理」、「人才培育」、「在地需求」及「國際連結」四大核心構面之評估架構,並整合校務資料庫、問卷調查等多元施測工具,系統性觀察與分析資源投入對利害關係人所產生之影響程度。藉由短期及中長期的全校性社會責任成效評估,持續優化決策,並將評估結果回饋至《校務發展計畫》策略中,強化校務推動之精準性與前瞻性。
校每年3月定期出版《大學社會責任年報》,設專章呈現利害關係人之經營與溝通成果,說明績效指標發展進程及具體推動策略執行情形,展現本校對地方發展所產生之影響力。透過該評估與報導機制,強化「永續地方」與「永續校園」雙重目標之實質落實,進而直接或間接促進學校朝向永續經營與正向發展之願景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