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能資源管理

發布日期 : 2023/12/01



 

 

能源管理

本校總務處推動低碳校園的核心推動單位,致力於造節能、省資源、健康舒適的校園建築和生態友善環境。為強化節能成效,本校積極申請政府節能改善計畫,2023-2024投入1,600萬元。

爲了落實政府與主管機關節約能源政策,本校訂定節能管理要點,擬定具可行性的節能策略,訂定短、中長期目標,積極推動項節能行動包括優先採購節能標章產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舉辦環境教育宣導活動。

本校以2018年為基期年,每年降低用電指標 (EUI) 1%為目標,迄今累計節電率3.35%,展現本校在節能減碳的持續承諾

 

節能短中長期目標

短期
(1-2)

綜合教學大樓冰水主機汰換,並安裝具有節能標章的變頻分離式冷氣、且設置冷氣控制裝置。

建置計費讀卡機,以減少能源消耗。

每月清洗冷氣濾網,可以減少冷氣消耗電量10%

中長期
(3-5)

綜合教學大樓、生活創意大樓冰水主機改為變頻分離式冷氣機、插卡式冷氣電力控制。

完成綜合教學大樓部分電梯汰換更新,預計每年節省15,000公噸碳排放(CO2e)

逐年汰換空調主機和全校改插卡式冷氣電力控制。

生活創意大樓冰水主機汰換,並安裝具有節能標章的變頻分離式冷氣、且設置冷氣控制裝置。

 

 

節能措施與績效

本校2024年全校能源總消耗量為57,480.058 GJ,外購電力14,583.642千度(相較2023微幅增加0.68%)。惟此數據不具可比較性,係因2024本校啟用精密機械實習工廠與國際學舍修建完成學生入住,使得電力需求增加。

 

 

2024年推動節能措施

減少電源浪費,普通教室及專業教室依課程表上課時間提供冷氣與電源。

本校校區與宿舍建置能源管理系統,並採用時間管理自動控制電機設施,定時開關以有效進行能源管理。

汰換學生宿舍老舊電梯2部,增設電力回生裝置,運用再生電力循環,節省電梯電力消耗。

 

 

全校能源使用情形

年度

單位

2022

2023

2024年

外購電力
(校區與學生宿舍)

千度(mWh)

14,345.84

14,484.624

14,583.642

GJ

51,645.02

52,144.646

52,501.1112

汽油

公升

34,106.22

27,258.030

28.1684

GJ

1,113.60

899.996

886.2815

柴油

公升

73,122.53

83,553.380

87.6365

GJ

2,571.16

2,937.937

3,164.0051

天然氣

m3

25,664

20,778.800

22.7683

GJ

966.87

782.821

564.4307

液化石油氣

公升

14,078.59

13,576.824

14.6111

GJ

391.02

377.084

364.2295

總能源使用量

GJ

56,687.67

57,142.484

57,480.058

樓地板面積

平方公尺

212,732

215,168

215,168

能源密集度

kWh/m2

67.44

67.318

67.778

1:外購電力熱值:1 kWh()=0.0036 GJ;熱值轉換係數:車用汽油7,520 kcal /L、柴油8,629 kcal /L、天然氣5,925 kcal/m3、液化石油氣5,958 kcal/L;數據參考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1 kcal0.000004184 GJ
2:能源密集度=年度總用電量/總樓地板面積(kWh/ m2·year),總樓地板面積係指建築物使用執照所登載之樓地板面積總和;能源密集度計算方式:本校內部的外購電力使用量 / 樓地板面積。
3:累計節電率 = (基期年總用電量 – 當年度總用電量基期年總用電量基期年總用電量x 100%;本校基期年設定為2018年,用電指標(Energy Usage Intensity, EUI) = 年度總用電量 / 總樓地板面積 (單位:kWh/ m2.year)

 

 

外購電力趨勢圖 (單位:千度)

 

全校能源管理系統

▲ 全校能源管理系統

智慧型電表

▲ 智慧型電表

 


 

 

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為推動校園環境永續治理,自2022年起導入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建立系統化的碳排放管理機制,並持續每年定期執行盤查與發布報告,以掌握排放趨勢優化減碳成效。

依據盤查結果顯示,本校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以「外購電力」為主,佔整體排放量90%以上。此結果顯示校園運作高度依賴外部能源供應,為未來擬定減碳策略與推動能源轉型方向提供重要據。

2024年本校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本校組織可控制之溫室氣體排放來源(第1類及第2類),第1類直接排碳佔整體6.05%;第2類間接排放量占93.95%

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7,357.4244 tCO2e,相較前一年減少232.266 tCO2e,減量率3.06 %

 

 

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項目

2022

2023

2024年

類別1:直接氣體排放

公噸CO2e

434.69

434.287

444.778

類別2: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公噸CO2e

7,101.19

7,155.404

6,912.646

類別1+類別2排放量

公噸CO2e

7,535.88

7,589.691

7357.424

地板

平方公尺

212,732

215,168

215,168

氣體排放密集度

公噸CO2e/平方公尺

0.035

0.0353

0.0342

註1:類別1溫室氣體排放源包含:(1)固定排放:主要為學生餐廳天然氣,各棟大樓發電機使用過程中所排放;  (2)移動源排放:主要為車輛使用能源所致;(3)逸散源排放:主要為內部各種空調機組冷媒等設施。
註2:排放係數係使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暖化潛勢值(GWP)皆採用2021年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註3:溫室氣體採營運控制權法設定盤查邊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以類別1及類別2總排放量計算。

 

 

溫室氣體盤查結果

 

 

正修科大溫室氣體減量路徑

本校以2022年為基準年,溫室氣體排放以每年平均減碳4.2%為目標,預估至2036年累積減碳40%,至2045年溫室氣體排放呈現持平趨勢。並以BAU(不作為情境)與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情境)兩種情境進行評估,積極推動各項減碳措施。

(1) BAUbusiness as usual)情境在無任何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下,預期排放量將隨全國電力需求年均約2.8%的成長率持續增加。(參考經濟部能源署2024年公布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2024-2033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2.8%。)

(2) SBTScience based target)情境則依循巴黎協議1.5℃減碳路徑,採用絕對收縮法,設定以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第1類+第2類)減少4.2% 為目標。

 

 

淨零減碳路徑圖

 

4-1 溫室氣體盤查與自願減量宣言

溫室氣體盤查與自願減量宣言

 

 

 

能源消耗特徵與挑戰

正修科大平均每位學生使用校舍樓地板面積為13.9平方公尺,明顯低於全國大專校院的平均值24.3平方公尺,顯示本校空間使用效率高、空間資源密度集中。

本校訂定全校節約能源管理要點,分析用電結構與高耗能設備運作模式,並規劃導入節能設備、提升能源效率與智慧化管理,逐步降低類別2排放對總碳排量的影響。

 

節能困難點

困難點描述

高基礎用電需求

建築面積大、人數多,加上教學多樣性,意味著校園用電基線值已偏高,要有顯著節能成效需投入額外成本(如智慧控管系統、空調汰換、空間重新配置)。

空間利用密度高

人流活動頻繁,全天候使用空間(含日夜間部),導致用電時段長、管控複雜。

若以平均樓地板面積每位學生約13.9㎡推估,屬於中等密度,集中管理難度高、個別行為改變效果有限。

多樣化使用行為
導致管理複雜

教學、行政空間使用密集,空調與資訊設備使用不間斷,辦公室與實驗室用電具持續性。

部分教學場域(如實驗室、資訊教室)幾近全天使用,無法簡單採取輪流關閉策略。

節能與教學品質
之間的拉鋸

科技大學實驗與操作教學比重高,部分設備需長時間開機,或有恆溫、恆濕、潔淨等特殊環境需求,不利於大幅度壓縮用電。

 

 

對應的節能策略與方向

訂定全校節約能源管理要點

技術導入

● 優化能源管理系統。

● 建置各校舍智慧電錶,建置全校冷氣節能控制。

● 校區照明智慧化管理,實施分區用電監控。

設備汰換

替換高耗能老舊冷氣、照明與電腦設備,改用高能效標章產品。

行為管理

推動師生節電教育,鼓勵自主管理與使用行為調整。

分區策略

將用電特性相近的空間分類管理(如高耗能實驗室、低使用頻率教室),提升分區節能效果。

 


 

 

再生能源設備建置場域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及需求,地方政府透過法令規範,以鼓勵或強制方式,推動高用電戶設置再生能源。本校將各大樓屋頂出租予校外企業架設太陽能光電設備,包含圖書科技大樓、管理學院大樓與學生活動中心等8棟建物,2024年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共761.46 KW

現有設備廠商亦定期施作系統之檢測及太陽能板清洗,颱風及大雨過後亦立即勘查設備受損情況,以維發電功能之正常。

 

 

設置地點 光電設備(KW)

幼保大樓

104.96

管理學院大樓

148.16
創客大樓 100.80
圖書科技大樓 73.6
工管系館 84.15
學生活動中心 233.97
新幼兒園 6.8
超精密工廠 9.02
共計 761.46

 

 

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註:再生能源使用佔比=(再生能源用電量/總用電量),除自發自用外亦包含賣回給台電之發電量。

 

 

1-1 校區及周圍環境航空照片

▲ 校區航空照,可觀察到多處校舍屋頂架設太陽能光電設備
(照片出自Google地圖)

 

 

太陽能光電裝置

▲ 產業園區大樓,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
▲ 產業園區大樓,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


 

 


 

 

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主要用途為生活用水、校園植物澆灌及實驗室用水等,其中以生活用水為最大宗,取水來源水質皆為淡水(≤1,000 mg/L 總溶解固體)。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提供的水風險工具(Aqueduct)進行檢視,本校所在地屬於水資源中低風險地區(黃色區域),如下圖。

 

 

水資源風險圖

▲ 正修科技大學位於水資源中低風險地區

 

 

 

本校於2016年完成全校區汙水管線納管工程,各大樓建物排放之廢()水,已納管至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水質符合管理機構公告之納管水質標準。本校的節水目標為逐年改善省水設備及加強省水宣導,新建工程中考慮配合省水與節水措施,以達保水及永續利用之目標。

2024年全校取水量145,658噸,相較基準年2020年增加7.45%,係因新增設施用水需求增加包括幼兒園、超精密教學大樓啟用,以及南校區教學大樓南側變更用途為國際學舍,113年學年度起提供外籍學生住宿用水大幅增加。另,統計本校人均用水量24.33 L/day,遠低於國立技專校院的70 L/day

 

節水策略、措施與績效

節水策略

具體措施

預期或實際績效

出水控制
優化

安裝省水閥門,調整水龍頭出水量。

使用省水閥調整,將水龍頭出水量調小,降低日常用水流量,平均每支水龍頭節省約20–30%用水。

設備巡檢
與維修

定時檢查漏水區域,發現漏水即時修復。

派員查漏區域用水設備是否漏水,並加速維修故障漏水設備,降低漏水損失,提升系統用水效率,減少非預期用水浪費。

優先採用
省水設備

設備故障更換時,優先選擇省水標章用水設備。

長期降低水耗,符合綠色採購及節能減碳政策要求。

雨水
資源回收

新建大樓設置雨水貯留系統,回收雨水與雜排水供沖廁或灌溉使用。

減少自來水依賴,具備年節水效益與備援供水功能。

建築整體
節水規劃

舊建築及新建工程均納入省水器材配置。

系統性降低用水量,納入設計階段並兼顧永續目標。

行為導向
節水文化

推行節水海報、標語與漏水通報機制,培養良好用水習慣。

增進用水意識,提升師生參與度,形成節水共識與行動文化。

 

 

人均用水密度及節水率

年分

總用水量
m3/年)

教職員生
(
)

人均用水密度
(L/day/人)

節水率
%

2023

135,560

16,948

21.91

-0.07%

2024

145,658

16,402

24.33

-7.45%

註1:用水密集度=(總用水量*1,000)公升/365天/教職員生人數;2024年採用113學年度教職員工生人數。
註2:節水率=(前一年度用水量–當年度總用水量)/前一年度年用水量。

 

 

全校區用水量、教職員生人均用水量

 

 

4-2. 籃球場旁設置「台灣好水」直飲台IMG20250616131108.jpeg

籃球場旁設置「台灣好水」直飲台

4-2. 參訪環教場域611530_0.jpg

▲ 參訪環教場域-廢水處理系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