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關係人議合
本校在推動永續經營的過程中,相當重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除了每年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與問責報告書回應利害關係人關注之議題,針對不同性質之利害關係人群體,亦採取多元溝通管道進行定期或不定期之意見交流,以確保議合之有效性。
利害關係人鑑別

利害關係人溝通
本校重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除了每年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與問責報告回應利害關係人關注之議題,針對不同性質之利害關係人群體,採取多元溝通管道進行定期或不定期之意見交流,經營正修永續網,以確保議合之有效性。
|
利害關係人類別 |
對正修科大的意義 |
主要溝通方式與頻率 |
|
學生 |
學校設立目的是提供優質專業教育,學生為最重要的辦學對象,學校決策保障學生權益亦受學生影響。 |
年度問責報告(每學年一次) 正修科大官方網站與電子信箱(不定期) 人權與學生申訴平台(不定期) 學生權益線上建議系統(不定期) 與校長、導師有約(每學年一次) 導師時間(每周一次) 校務會議、教務會議(每學期至少一次) 正修科大學生會(不定期) |
|
教職員工 |
教職員為校務執行的主要支柱,是推動學校創新變革的驅動力;學校則著力保障其工作權益。 |
校長信箱(不定期) 正修科大官方網站公告(不定期) 各單位電子信箱(不定期) 校務會議(每學期一次) 教務會議(每學期至少一次) |
|
政府組織 |
政府扮演檢核學校校務運作及辦學成效之角色,並提供各種獎勵及補助計畫。 |
參與中央或地方機關辦理之公聽會、研習、座談會或說明會等(不定期) 成果報告、書面報告(不定期) 訪視評鑑(不定期) |
|
高中職 |
與高中職(策略聯盟、教育夥伴關係學校)一同攜手進行銜接大學教學計畫,吸引更多高中職學生就讀。 |
大學參訪(不定期) 入校宣傳(不定期) 招生文宣(不定期) |
|
企業 |
學校持續傾聽企業(產學合作、實習合作)的需求以及合作辦理產學合作或實習計畫,培育更符合企業所需之專業人才。 |
簽約儀式(不定期) 產學(實習)媒合/說明會議、交流會議(每學期至少二次) 課程委員會(每學期至少一次) 產學/產業聯盟會議(不定期) |
|
家長 |
家長關注學校的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同時身為支持學生勤奮學習的重要力量。 |
新生家長座談會(每學年一次) 年度問責報告(每學年一次) 正修科大官方網站與電子信箱(不定期) 家長服務系統(不定期) |
|
校友 |
校友在企業以及社會之貢獻是學校積極辦學的成果;校友的回饋是學校持續精進之重要參考。 |
校慶大會(每年一次) 系友會(不定期) 校友會理監事會(每年至少一次) 各單位電子信箱(不定期) |
|
社區與民眾 |
關注周遭社區與民眾之互動,由學校端提供資源協助解決問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課程、研習(不定期) 培力活動(不定期) |
|
非政府組織 |
非政府組織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重要管道,持續維持密切合作的夥伴關係。 |
簽約儀式(不定期) 共識會(不定期) 說明會(不定期) |
|
供應商 |
與供應商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向共同推動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
簽約儀式(不定期) 共識會(不定期) 供應商說明會(不定期) |
溝通重點與回應行動
|
利害關係人類別 |
溝通重點 |
回應行動與溝通成效 |
|
學生 |
● 課程品質與學習成效 ● 實習與就業機會 ● 生活支持 |
● 112學年度學生綜合素養滿意度為4.38(五分量表),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課程有助於促進其自我成長。 ● 112學年度開設38個跨領域學分課程,引導學生融合學習其它相關知識,甚至具備第二專長,共16,598人次學生修讀。 ● 114學年度規劃開設「永續發展微學分學程」,鼓勵學生投入永續與社會責任學習及實踐。 ● 推動優質校外實習課程,協助各系擴展優質實習機構與實習工作崗位,112學年度與349家企業/機構合作,提供1,555位學生進行職場學習。 |
|
教職員工 |
● 教學資源 ● 研究支持 ● 升遷與職涯發展 ● 校務參與 |
● 透過教學實踐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及獎勵補助編纂教材等措施,推動教師發展創新教學課程模式。 ● 鼓勵教師每任教滿六年應至任教領域相關產業或合作機構進行累計半年以上與專業或技術相關研習服務或研究,進而精進實務教學技能。 ● 定期實施教學意見調查,落實教學評量與回饋機制,113學年度第一學期全校教師教學評量平均為4.49分(5分量表),顯見教學品質之精進。 ● 強化教學助理(TA)培訓機制,提升教學助理之輔導效能,發揮技能優秀學生之專長,2024年共440位學生擔任教學助理。 |
|
政府組織 |
● 法規遵循 ● 政策回應 ● 計畫成果 ● 社會責任落實 |
● 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補助,辦學屢獲肯定,2024年獲補助金額2.4億元,私立技專校院最高! ● 113學年度辦理學院自我評鑑、校務自我評鑑、系所「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評鑑,落實自我改善機制。 ● 推動品德教育,營造永續、多元與友善的校園文化,2024年教育部頒贈「年友善校園獎-南區卓越學校」、「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 推動技職教育績效卓越,務實辦學足堪表率,正修科大校長龔瑞璋獲頒教育部「技職教育貢獻獎」。 |
|
高中職 |
● 升學輔導 ● 特色課程 ● 技職接軌 |
● 強化課程銜接與教學聯繫,與南部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成為夥伴學校,每學期辦理座談會進行教學探討,鏈結大學與高中職的資源,達成教育資源共享。 ● 辦理專題製作競賽、多元體驗工作坊與職涯試探活動,讓高中職校學生認識大學體系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明確未來志向。 ● 本校學生主要來自於高雄市、屏東縣與台南市,此三個縣市佔整體學生的85%以上,113學年度學生人數達14,957人。 |
|
企業 |
● 研究技術 ● 產學合作 ● 人才需求與媒合 ● 實習制度 |
● 邀請業師協同教學,指導學生專題製作,增加學生課程業界實務認知與教師產學合作機會,每年開設300門以上協同教學課程。 ● 設置科技研究中心與實驗室,以技術服務產業界並促進產業成長,2024年與1,506間企業進行產學合作,產學合作件數達1,606件,產學合作總金額突破4.5億元! ● 培育產業所需專業技術人才,合作企業回饋佳,《Cheers》2025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正修科大排名躍升至全國TOP 5! ● 媒合契合專業之職場,增進優質校外實習,112學年度與349間企業/機構合作,提供優質的校外實習場域。 |
|
家長 |
● 子女學習成效 ● 學費與助學措施 ● 職涯發展 ● 校園環境安全 |
● 舉辦生涯及職涯輔導活動,提升學生就業知能,112學年度辦理130場次,學生共6,162參與人次。 ● 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共同舉辦校園徵才就業博覽會,2024年邀請110家企業提供5,000個就業機會,提升就業媒合效率。 ● 規劃「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提供各式獎助學金,112學年度獎助學金達7,464萬元,約10,725人次學生受惠。 ● 建置家長服務系統平台,啟動導師關懷與缺曠關懷機制,暢通親師溝通平台,提升家長信任度。 |
|
校友 |
● 母校發展 ● 職場交流 ● 資源回饋 |
● 成立校友及職涯發展中心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促進校友與學校的互動和合作,增進捐贈與合作之機會,款項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支援學生學習。 ● 各系所成立系友會,增進學校與校友間的連結,提升校友返校參與度;舉辦校友職涯分享講座,邀請校友回校演講,讓學生瞭解市場需求並與業界接軌。 ● 藉由畢業校友就業滿意度調查,瞭解本校畢業生畢業後就業發展狀況,112學年度針對各系畢業後一年(111學年度畢業後)校友就業滿意度調查平均,回收率90.9%,校友就業滿意度為4.26分(5分量表),並將結果分析回饋系所,以持續精進教學品質。 |
|
社區與民眾 |
● 地方議題合作 ● 空間共享 ● 資源支持 |
● 積極營造「USR學習基地」,長期提供學生、民眾場域學習交流使用空間,2024年USR實踐場域數量共18個,187個重要利害關係夥伴,在地居民參與達6,404人次。 ● 匯集各系量能與學生社團辦理弱勢、偏鄉社區服務,投入社會參與及社會服務。 ● 2024年數位學伴計畫共協助6個偏鄉地區學校,提升偏遠地區學童學習動機與興趣,促進城鄉學習機會均等。 ● 持續協助新創企業進駐育成中心,提供產品技術與營運輔導,並攜手育成企業共同進行社會服務,2024年育成中心進駐廠商共22家,輔導育成畢業廠商3家。 |
|
非政府組織 |
● 社會議題合作 ● 永續倡議 ● 青年參與 |
● 推動永續發展行動,透過舉辦論壇與合作專案,與非政府組織攜手實踐社會責任,並共同發表成果,擴大社會影響力。 ● 本校圓夢社會回饋計畫,推動育才紮根「社區共好學堂」行動,2024年與鳳山區兒童少年社區照顧服務中心、善樂鼎中學堂、華山基金會鳥松站、人安基金會鳳山站、覺民關懷協會、灣愛社區、高雄市領航家庭關懷協會等機構單位合作,共同規劃社會服務。 ● 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捐贈105件作品予正修科大典藏,後續由本校文物修護研究中心藝術典藏管理銀行接手典藏工作及相關記錄,發揮典藏、研究及傳承作品的使命,規劃特展於2025年9月至11月向大眾展示藝術作品。 |
|
供應商 |
● 公平交易 ● 品質保證 ● 永續採購 |
● 訂定採購作業辦法,採購流程透明,落實供應商招標及管理,2024年合作之當地供應商1,337間,當地採購率92.22%。 ● 配合政府環保政策,推動綠色採購,優先採購節能標章產品,2024年綠色採購金額2,278萬元,趨勢呈逐年成長。 ● 2025年規劃辦理供應商評鑑,強化合作廠商的永續意識與履約品質,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環保效能與透明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