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從戴奧辛到癌細胞 正修科大以檢測助全球: 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跨域技術 助力印尼與東南亞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 2025/04/16
 

照片


 

全國最大檢測中心 守護環境與人體健康
以167人規模、涵蓋檢測項目最廣的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自2018年起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轉型聚焦於新興污染物偵測、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食品安全與生醫應用,成為全國新興污染物檢測的指標機構。

從環境樣本如空氣、水質、廢棄物,到食品、濫用藥物、運動員禁藥檢驗等,檢測類別橫跨環保、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

技術向南走 協助印尼環保轉型起步
環境中心主任張簡國平指出,中心早已啟動南向國際合作計畫,包含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國,技術輸出不只是「授人以魚」,更是「授人以漁」。

以印尼為例,當地面臨類似台灣早期焚化與垃圾處理階段,透過正修的技術輸出與訓練交流,協助印尼人員建構戴奧辛與重金屬污染檢測能力,是台灣技術倫理與社會責任的實踐典範。

奈米×生醫創新應用 推動早期癌症偵測
未來發展更結合奈米科技與生物醫學,中心將與長庚醫院、屏東榮總攜手合作,導入「癌細胞捕集平台」技術,從尿液中檢測泌尿系統癌細胞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預計可大幅提升早期診斷的準確率與可行性。

此創新研究,不僅反映正修在跨領域醫學工程上的深耕實力,也顯示技職大學在科技創新與健康福祉上的無限可能。

全國首家獲認證 推動微塑膠人體檢測技術
中心在技術研發上表現亮眼,包括:

  • 全國第一家通過環境部認證之PFAS飲用水檢測機構
  • 研發國內首創人體微塑膠檢測技術(以Pyro-GC-MS/MS進行熱裂解分析)
  • 2023年產學合作金額達2.53億元,技轉金額1,379萬元

這些成果不僅凸顯中心的技術領先,更代表正修科技大學以產學研能量推動永續創新與社會責任實踐。

從技術到影響力:正修以行動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環境中心的技術不只止步於實驗室,更主動回應社會需求、推動國際合作,並協助開發中地區建置基礎環保體系。

主任張簡國平強調:「我們希望做的,不只是國內檢測,更是用科技讓更多地方的環境更好,這是我們對世界的承諾。」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