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你看過我嗎?」正修校園生態導覽賞鳥活動,引領學生走進綠色生命的現場

發布日期 : 2025/05/28
 

照片


 

守護樹下集合,從一雙望遠鏡展開自然探索

5月28日下午3點,陽光透進正修校園,微風搖曳枝葉,一場名為「你看過我嗎?」的校園生態導覽賞鳥活動在正修守護樹下展開。

參與學生手持雙筒望遠鏡,跟隨張豪賢老師的腳步,一步步走入校園裡那些日常中未曾細察的綠色角落,觀察並學習鳥類、植物與環境的微妙互動。

校園就是自然教室,與烏秋、五色鳥不期而遇

活動首站聚焦於正修守護樹的居民——烏秋(大捲尾)。進入牠們繁殖季的4月至7月間,學生觀察到烏秋在枝頭間翻飛、捕蟲、追逐其他鳥類,展現強烈的領域性與育雛本能。

當「構構構」的短促鳴聲響起,一抹綠影飛入視野,是正在照料巢內幼鳥的五色鳥,其樹洞棲息更成為學生興奮觀察的焦點。

一旁經過的學生好奇地問:「你們在看什麼?」這場生態賞鳥活動,不僅成為一種學習,更成為一場與好奇心對話的契機。

認識身邊植物,從一棵肉桂說起

走過工管系管前,張豪賢老師帶領學生從熟悉的校園樹木出發,延伸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與文化連結。活動中介紹了:

  • 肉桂樹:香料來源,與台灣飲食文化緊密相關。
  • 咖啡樹:綠葉間可見青色果實,引發對產地與生產過程的想像。
  • 台灣原生毛柿:當季結果,掛滿枝頭的小柿子低調卻堅韌。
  • 象腳樹、臘腸樹、棋盤腳與穗花棋盤腳:具觀賞與藥用價值,樹形優美、花序特殊。
  • 毛西番蓮、南美假櫻桃:具觀賞價值的誘鳥植物,成熟的果實是許多鳥類的最愛。

透過導覽與實地觀察,學生開始發現身邊植物不只是背景,而是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鳥類為環境風向球,賞鳥也是環境永續教育的一環

鳥類不僅是生態系中重要的成員,更被視為環境品質的指標物種。烏秋、五色鳥、珠頸斑鳩、白頭翁……這些平時看似普通的生物,其實正是衡量一座校園是否擁有良好生態的生動證據。

藉由此次活動,學生不僅學習賞鳥技巧,更在觀察中建立起對環境變遷的感知與反思能力,培養對永續發展目標中「保育陸域生態」的深層理解。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