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科大啟動藝術鑑識人才培育計畫 攜手文化部打造文化永續新典範

正修科大攜手文化部 培育藝術鑑識專業人才 開創文化永續新篇章
在文化部推動「藝術品鑑定鑑價制度」的政策引導下,正修科技大學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藝術鑑識專業人才培育計畫」,成為全台首間受文化部委託執行的學校。此計畫由視覺傳達設計系、文創設計與藝術保存碩士班、文物修護研究中心共同執行,結合校內完整的藝術保存能量,為我國藝術市場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專業鑑價機制。
建構台灣藝術市場的信任基礎
文化部近年積極協助民間建立鑑定鑑價制度,正修科大以長年深耕的藝術保存研究能量,成為推動體系的重要夥伴。
校長龔瑞璋指出,藝術市場的健全發展需要兼具專業與誠信的制度支撐,正修此次計畫不僅回應產業對鑑定與修復人才的迫切需求,更以高等教育的力量,為文化資產永續發展奠定根基。
全台唯一 TAF 認證實驗室 打造專業實作環境
文物修護研究中心主任李益成表示,正修擁有全台唯一通過 TAF 認證 的藝術品檢測實驗室與 ISO 認證保存空間,並設立「藝術典藏管理銀行」,提供學生完整的學習與實務環境。
課程設計融合理論與操作,並安排學生參訪國內藝術博覽會、美術館與畫廊,直接接觸市場脈動,強化專業實務經驗。
跨域學程啟動 讓藝術保存成為新世代的第二專長
自八月開課的「藝術保存鑑識學分學程」,開放各系學生選修,結合理論、實務與業界講座,形成跨域人才培育的新模式。
學生除修習必修與選修課程外,還可參與國內外拍賣公司、畫廊、美術館、保險公司等機構實習,建立職涯連結。
同時,計畫導入「4+1一貫學制」,讓大學生提前銜接碩士課程,縮短研修時間,深化研究專業。
因應AI時代 設計系學生開啟多元職涯
藝術保存課程自今年起納入視覺傳達設計系課程模組,讓學生在面對AI技術快速變動時,擁有第二專長與文化產業就業優勢。李益成主任分享,許多學生在學習修護與保存後,對藝術品的價值有更深層理解,也開啟了更多職涯可能。
持續深耕 讓文化保存成為永續行動
未來正修科大將持續與國內外文化機構合作,推動更多跨域課程與產學鏈結,擴大藝術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正修以「教育培力 × 文化保存 × 產學合作」的三軸策略,實踐文化永續,讓藝術不僅被創作,更能被正確保存與公正評價,為台灣藝術產業注入持續的生命力。
今傳媒: 正修科大獲文化部補助200萬元 啟動「藝術鑑識專業人才培育計畫」
台灣好報: 正修科大領航!獲文化部200萬補助 全台首推「藝術鑑識專業人才培育計畫」
yahoo!新聞: 正修科大獲文化部補助 啟動「藝術鑑識人才培育計畫」
原文出處: 正修科技大學 - 學校網站 - 新聞專區 | 正修科技大學 C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