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微觀手術——正修科大在泰武的金屬修復行動
發布日期 :
2025/10/20

在山裡,為文物做一場「微觀手術」
10月17日,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中心來到屏東泰武鄉圖書文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作課程──《文物的微觀手術:金屬微修復課程》。
在這場課程中,學員們不只是修復文物,更是在進行一場與歷史對話的療癒行動。講師從金屬劣化的成因談起,逐步引導大家以「最少干預、最大尊重」的方式進行修復,讓文化在細微之處被重新理解與珍惜。
動手修復:從鏽蝕到重生的過程
課程中,講師示範如何運用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棉花棒、刷子、蠟與溫和藥劑,進行除鏽與保護層處理。
學員親手操作,從原本黯淡的金屬,慢慢拭出新的光澤,有人驚訝地說:「原來這也能除鏽!」也有人笑著表示:「我要回家翻出爸爸的舊茶罐來練習!」
這不只是技術的學習,更是一次重新看待「舊物價值」的體驗。每一次拭擦,都是對文化記憶的一次溫柔觸碰。
文化修復的教育意義:讓保存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正修科技大學長期推動「文化資產修復與保存教育」,讓修復不再只是專業領域,而是能走進社區、深入生活的實踐。
此次課程由李孟懇組長與陳奕岑修護師共同指導,結合泰武鄉公所與圖書文物館的在地力量,讓更多居民了解修復觀念與基礎技術。
這場跨域合作,不僅延續文化資產的生命,也強化了原鄉文化保存的自主能量。
否極泰來:在修復中看見文化的永續循環
正修科技大學USR團隊在泰武推動的「原住民文化資產的永續發展與在地實踐」計畫,強調文化修復、教育培力與社區共學的整合。
透過這堂「金屬微修復」課,村民與學生共同學習,讓文化保存不只是單向傳授,而是互相啟發、共同守護的歷程。
在修復的過程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重生的文物,更是泰武鄉文化自信與永續能量的綻放。






原文出處: 正修科技大學 - 學校網站 - 新聞專區 | 正修科技大學 CSU
瀏覽數:





